上傳時間:2020/1/20 9:43:03 瀏覽次數:1053
近日,消防救援局發布了2019年全國火災情況分析。2019年全國接報火災23.3萬起,亡1335人,傷837人,直接財產損失36億元。
一、火災基本情況
全年共接報火災23.3萬起,亡1335人,傷837人,直接財產損失36.12億元,與2018年相比,四項數字分別下降4%、8.7%、0.8%和1.9%,火災總量沒有出現波動,總體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,是近七年來火災起數和傷亡人數最少的一年。全年發生較大火災73起,同比增加2起,比往年略有增加,但其中已查明原因的有14起放火案件,還有5起原因正在調查(暫不能排除放火)。全年僅發生重大火災1起,同比減少4起,未發生特別重大火災。
二、高層建筑火災呈多發之勢。
2019年,商業場所發生火災6015起,同比下降8.4%;賓館飯店發生火災5872起,同比下降9.9%;學校發生火災722起,同比下降10%;醫院養老院發生火災346起,同比下降12.6%;公共娛樂場所發生火災384起,同比下降21.5%。高層建筑發生火災6974起,同比上升10.6%;建筑工地發生火災2926起,同比上升5.8%。
三、城鄉居民住宅火災亡人占比大
2019年,城鄉居民住宅火災占總數的44.8%,共造成1045人死亡,占總數的78.3%,遠超其他場所亡人的總和。住宅火災中,電氣引發的居高不下,已查明原因的火災中有52%系電氣原因引起,尤其是各類家用電器、電動車、電氣線路等引發的火災越來越突出,電動自行車引發的較大火災就有7起。火災亡人的老齡人口所占比重已從2009年的占29%提升至2019年的36.2%,住宅火災中該比例達到42.9%,癱瘓、殘疾、精神病人等群體的比重達到44.3%(與年齡分別統計)。
四、冬春季節火災相對多發,夜間火災亡人集中亟需加強應對。
從全年火災的發展趨勢看,冬春季節每天火災基本在500起以上,幾個突出的火災高峰也集中在冬春季節。從火災的24小時分布看,由于22時至6時發生的火災往往發現遲、報警晚,人員逃生自救不及,造成的亡人最多,夜間22時至次日6時共發生火災4.9萬起,亡642人,其中起數占總數的20.8%,亡人占總數的48.1%,平均每75起火災造成1人死亡,而其他時段平均每266起火災造成1人死亡。
五、東部發達地區火災危害大,流動人口和小場所成為防范難點。
東部地區全年火災占總數的31.6%,傷亡人數占總數的37.2%和39.1%,損失占總數的44.2%,較大火災和重大火災分別占總數的43.8%和100%,除火災起數所占比重略低于西部地區外,其他比重均為四個片區最高。同時,從經濟發達地區的火災亡人情況看,浙江有41.7%為外來流動人口(“9.29”重大火災的19個亡人中就有17人為外來人口),上海有36.4%為外來流動人口,廣東、江蘇、福建的外來流動人口比例也分別達到19.4%、17.9和12.9%,明顯高于其他省份。這些流動人口往往居住在城中村、出租屋及“三合一”“多合一”場所內,就業于小作坊、小商店等小單位,都是火災防范的難點和重點。
六、處警任務量再創歷史新高
全年共接警出動127.6萬起,共出動指戰員1318.8萬人次、消防車輛232.7萬輛次,共從各類災害事故中營救遇險被困人員14.6萬人,疏散轉移人員45.7萬人,搶救保護財產價值230多億元。其中,出動起數比2018年增加8.8%,是有統計數據以來消防隊伍處警任務量最多的一年;人均出動次數同比增加29%、達到138次,是近五年來最多的(前四年的人均出動次數分別為98次、100次、105次和107次)。從警情的分類看,搶險救援36.6萬起、社會救助36.6萬起,合計占總數的57.4%,且集中在石化、易燃易爆及洪澇、強降雨、臺風、泥石流、滑坡、馬蜂窩等事故險情多發的7、8、9月,僅這三個月的救援救助出動就占全年的35.3%。
蘇ICP備05040014號-4 Copyright ? 2014 國泰應急產業集團有限公司
技術支持:恒網承建